关键词: 特岗教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比较、观察、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充分掌握燃烧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
难点: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这一环节,采用故事法:案件――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2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人放火,究竟谁是凶手?我们在生活中也看到各类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就来学习,燃烧的条件。(板书:燃烧的条件)
2、新授环节
什么是燃烧?我们在之前学习过,硫、碳、铁与氧气的反应,它们都是燃烧,回忆一下反应时的现象,这位同学你起来回答一下,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他说了,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并且有黑色固体生成,回答的非常好,请坐。燃烧其实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板书: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板书:燃烧的条件)我们来看两个个实验。
展示实验装置,一个烧杯,装满了热水,向其投入白磷,迅速盖上玻璃片,再往玻璃片上放上白磷和红磷,过一会儿,观察实验现象,我请这位同学,你来描述一下,实验现象,这位同学说了,他发现玻璃片上的白磷燃了起来,而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无明显变化,回答的非常准确,请坐。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多度,红磷的着火点却高达200多度,普通的热水是达不到这个温度的,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同学们想想看?说明了,1.燃烧须达到相应的温度即着火点,2.燃烧还须有空气(氧气),水中的白磷不与空气接触,没有燃烧,而玻璃片上的白磷,与空气接触,燃烧了起来。如果我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会怎样呢?同学们都说白磷会燃起来,到底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来验证一下,还是一个烧杯,里面盛有热水和白磷,现在我往里面通入空气,用这个洗耳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象, 我请边上那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吧,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他说,发现白磷燃了起来,同学们看到的是否和他一样呢?都一样啊,回答的非常好请坐,这个实验再一次证明了,燃烧是需要空气(氧气)的,由此我们归纳出了燃烧的三个条件:1、需要可燃物、2,同学们说一说,哎,需要达到着火点,3,需要空气或氧气。(边说边板书)这就是我们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古人从闪电过后的火灾中取火进山洞后发现:一旦火不小心被熄灭后,要再等一次火灾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由此带来诸多的不便。于是他们就想能不能靠自己取火呢?后来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钻木取火!恩格斯对此有高度评价:“人类发明取火与直立行走具有同样伟大的意义!” 钻木取火:古人通过钻木摩擦生热使周围的温度达到木柴的着火点,这样木柴便燃烧起来就有了钻木取火
判断: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那么相同物质的着火点就一定相同吗?并举例论证。
回答:正确,着火点是物理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木屑比较容易点燃而木条较难点燃,是因为木屑的反应程度更剧烈。
思考:反应程度与哪些方面有关?
回答: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与表面积、组织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有关;对液、气燃料与 火焰的接触面积有关。
3、巩固练习
我们前面说的欧罗巴号,是因为大量的草料发生缓慢氧化,本来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是很小的,可是大量的草料在一起,产生大量的热量,不易散发出去,越积越多,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时,就自己燃起来了,所以凶手就是草料本身了。学完了这节,大家应该会预防火灾的发生了。
3、小结和作业
小结: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三个燃烧的条件,分别是有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和,有空气或氧气。
作业:复习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并且预习下一课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四、板书设计
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
1.有可燃物
2.达到着火点
3.要有空气(氧气)
五、教学反思
2024年特岗教师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